栏目分类

你的位置:杏彩体育注册 > 新闻动态 > 职场读书: 改变之前, 找到自己的能力范围

职场读书: 改变之前, 找到自己的能力范围

发布日期:2025-08-16 03:57    点击次数:191

继续读《福格行为模型》。

很多想做的事,觉得对,自己应该做的事,为什么做不到?

这里给出的答案:其实可以做到。

办法就是:“提出探索型问题,识别能力链的薄弱环节,然后集中精力解决问题。”。

先要知道自己想干嘛。一件事情,无论它在道理上有多正确,理论上做成了能给你带来多大的好处,关键还是你自己要想做。要是自己都不想做,那也就不用浪费时间,强迫自己作出改变了。

之后,就要在能力范围内找到行为。

做到这一步的难点,并不是“找”到哪一个行为,而是“知”。

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在哪里。

很多人在这一点上,多少有点无知。

常常不是过高,就算过低。——不过没关系。很多人都是这样无知。我们本来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,无知很正常。只有意识到无知,才有可能开启“真知”。

如何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?

有可能的话,尝试做。在真正上手之前,我们对于事情的难易程度,自己的能力水平,都还停留于想象之中。只有做了,才知道水有多深,自己有多牛(或不牛)。当然,做起来,需要成本。这就要自己去评估了。值得一试,你也试得起,那就赶紧地,麻溜地干吧,阁下。

如果尝试的成本,对你来说太高,那么就退而求其次,尽可能找到客观的评价。一是整理自己过往的战绩,自己把自己摊开来看。二是问别人。询问的对象,最好能多元:关系还行的同事,上司,下属,客户,朋友,亲密的家人……甚至,可以是对自己有敌意的人,——如果对方愿意对你的能力作出评估的话。

作者提出了能力因素的五个方面:时间、资金、体力、脑力、日程。它们构成了我们行为的能力链。能力链的强度多大,取决于其中最薄弱的一环。这就有点类似于木桶理论。木桶容积能力的上限,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。

在改变的过程中,有一点常常被提及:不要一味责怪自己。无论是觉得自己缺乏动机,还是情绪控制不好,又或是能力不行,都不要因为这些东西,而一味责怪自己。就算这些都是事实,责怪自己,除了增加自己的内疚,变得消极,给自己找做不到的理由之外,没有任何的用处。

不要被内外的焦虑分心,专注于改变,改变就会相对更容易。芥菜树下看,这就是集中精力的重要性。

真正做起来,还是要遵循一直强调的“微小”原则。微小,才能持续,才能打下牢固根基。这里就涉及到作者提出的PAC小 人:人物(提升技能,让行为位于自己的行动线上方),行动(让行为变得微小,提高采取行动的可能性),情境(获取工具和资源,让事情变得简单)。



上一篇:中国同胞遇害,中使馆通报:8名歹徒被击毙_大皖新闻 | 安徽网
下一篇:没有了